在《甄嬛传》后期,出现了太多“名场面”,尤其是关于弘历这个人物的塑造,更是让观众看到他内心的复杂性,也难怪他日后会成为在位60年的乾隆。
(相关资料图)
有一个镜头是:24岁的弘历登基后,急着跑去对31岁的甄嬛说 :“今日慎郡王上书,说膝下唯有一女,恐王嗣无继,希望以果亲王之子入继。”
虽然只比“儿子”大7岁,但甄嬛这个太后却早已老谋深算:“ 元澈养在慎郡王府多年,不如就继嗣慎郡王府也好。”
“只是如此一来,果亲王一脉岂非无嗣?”
“皇帝意下如何?”
“到时候再挑好的,继承果亲王后嗣就是。”
弘历醉翁之意不在酒,甄嬛不是不明白,所以就自己给了他一个台阶: “弘瞻是哀家幼子,又曾被先帝议储,如今弘瞻已经长大,若是外头再闲话动摇江山,岂非是哀家的罪过?所以哀家想请皇上同意,让弘瞻入嗣果亲王一脉。”
“皇额娘思虑周详,儿子自然允许,等六弟长大成人,儿子会让他享亲王尊位,一生荣华。”
“他是你亲弟弟,皇额娘已经年老,自然要你多照顾。”
“皇额娘事事为儿子考虑,儿子感激不尽,唯有以天下养,才能报答皇额娘的养育扶持之恩。”
人心总是贪得无厌,人性总是得寸进尺,而更关键的一点,那就是权力腐蚀人心,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,想必他最顾虑的便是会不会失去,雍正如此,弘历也同样如此。
有趣的是,在这一段中弘历还借鉴了《左传》中的一个典故: 郑伯克段于鄢 ,实际在“敲打”甄嬛,这也让甄嬛更加下定决心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参与到权力斗争中。
《甄嬛传》里,弘历本来是一个极其不受宠的皇子,幼年时与刚进宫的甄嬛有一面之缘,正是这一面之缘,日后改变了他的一生。
要不是甄嬛有私心,不愿意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做九五至尊,被后宫的女人算计,怎么也不会推弘历上位。
但弘历不但不感恩,还在自己登上皇位的时候,暗示甄嬛不要为了亲生儿子动摇自己的皇位,果然是翅膀硬了,但或许这才是帝王之相呢?
不过是福是祸,谁又能说得清楚呢?弘历得了自己最想要的江山,但一生多疑。
而 甄嬛虽然让自己的儿子“认祖归宗”,但他长大后又会不会怪自己的亲生母亲,亲手把原本属于他的皇位拱手相送给别人呢?
不过要说最惨的,还是孟静娴了,想必她怎么也想不到好不容易靠心计和果郡王生的唯一一个儿子,就这样成了别人的后嗣了,不得不说后期的甄嬛果然“狡诈”,为了让自己和果郡王的儿子继承血脉,生生将孟静娴的儿子赶走。